>首页> IT >

热门看点:三代航天人接力攻关“一粒豆”

时间:2022-11-04 20:41:49       来源:中国青年网

中国空间站三舱联试图。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供图

在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的太空之旅,有一些比绿豆还小的声表滤波器,在通信、导航等系统发挥重要作用。


(相关资料图)

这些小器件来自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3所一个成立30多年的宇航级器件研制生产团队。该团队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几乎同龄,三代人坚守于此,承担了我国航天器用宇航级声表面波器件90%以上的研制任务。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近日走近这支团队。

团队成员史向龙小时候喜欢看星星。

“小的时候,夜晚有很多星星,那时候我就在想,我也想像星星一样闪耀。”后来虽然本人没那么闪耀,但史向龙的“孩子”确实和星星一起闪耀。

25岁时,史向龙参与了第一个航天项目,与团队共同承担嫦娥三号的5种声表面波器件设计工作,其中最小的只有一个黄豆粒那么大,重0.02克——比黄豆粒轻得多。

“这是我的第一个‘孩子’,它能够上天,保障航天器的通信,这说起来谁都会羡慕。”史向龙说。

他被招进研究所,是因为在技术研究上“较真儿、死脑筋”,被公司领导一眼相中。

“做科研就要有水滴石穿的毅力!”进入航天院所的史向龙每天重复着同一份工作,12年,他埋首研发出500多款具有公司自主知识产权的滤波器产品。

“对于我来说,每天虽然忙碌但都充满了意义,能研制更多上太空的‘孩子’。”史向龙说。

2022年,他被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聘任为校外导师,指导声表专业学生的论文和课题工作,年少“追星”播种在心底的航天种子,已长成参天大树,他希望将这颗种子继续播种在更多人的心田。

来北京20年,王永安的时间劈成了两半,一半和妻子定居,有了爱情的结晶,小家庭逐渐美满;另一半则见证着声表技术的不断发展。有些时候,后一半占据的时间可能更多一些。

2002年,生性腼腆的他,怀着对未来的好奇与憧憬坐在了迎新的礼堂,当台上说着“生在永定路,死在八宝山”时,发言者眼中的坚定,深深震撼到这个20岁出头的小伙子,“那时候我决定,就把航天当作我一辈子的事业了!”

那时候,关于宇航用声表面波器件的可靠性设计、热设计等,现成的经验很少,需要搭建整个的星用声表面波滤波器的设计平台。

王永安查阅中外相关文献,在借鉴公司成熟技术基础上,多次进行论证,通过实时监控传送的数据和图表进行分析,统计过程控制,对症下药,推动技术设计难点攻关,关键指标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完成设计研发。

“我们团队养育的是与众不同的‘孩子’,没有标准可参考,要把总结的经验记录下来,固化形成标准,分享给其他人。”王永安说。

从一个满怀赤忱的小伙子,到声表技术的指引者,20年来,王永安已经编制了60余项高等级声表面波滤波器企业标准,并参与多家单位的宇航用声表面波滤波器通用规范编制。

夜晚的永定路透着宁静,姚光强直起腰板,揉揉酸胀的双眼,结束一天繁忙的工作。

宇航级产品的特性是一次定成败,太空没有返修,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

出厂前,这些产品必须要经过内部目检、粒子噪声碰撞、随机振动等一系列严格的环境试验考核,并采用自动化设备优化工艺参数,减少人为影响,提升加工精度和重复精度,将风险降低为趋近零。

目检,是在高倍显微镜下对产品进行工艺检查。姚光强的目检水平,被大家称为“火眼金睛,明察秋毫”,5毫米、3.8毫米、3毫米……每种滤波器封装大小和内腔尺寸,包括允许压焊丝的长度和弧度,电极大小和位置,他烂熟于心。

同事们经常说,“老姚检过的产品,没问题。”

32年来,姚光强以高超的检验技术获得国防科学技术奖等多个奖项。

姚光强说,无论过去多少年,产品升级更新多少代,想要满足高标准,最核心的一点是责任,无论是用在天舟飞船、问天舱,还是这次的梦天舱,品质都要过硬。

“这批‘孩子’快送走了,接下来还有一批新的等着我们。”姚光强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 来源:中国青年报

关键词: 声表面波滤波器 声表面波 中国空间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