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IT >

世界聚焦:原创 饶毅:中国这2人可以获得诺奖,都不是院士,这眼光太准了

时间:2023-03-01 06:08:12       来源:周文清说历史

“他是忧国忧民的科学大家,光明磊落的正人君子,犀利耿直的现代鲁迅,我行我素的半老顽童。”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曾这样评价饶毅。

饶毅何许人?他是现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院长和讲席教授,同时他也是世界著名的神经生物学家,他曾与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头衔檫肩而过。

作为竞争对手,施一公对饶毅有着这般评价,其实不为别的,只源于饶毅对于科学事业坚守的风骨,以及励志维护科学界风气的那一份决绝。


【资料图】

同时饶毅也是一个预言家,他曾预言到屠呦呦和张亭栋与诺贝尔奖的缘分,而这二人都恰好不是中国科学院的院士。

饶毅何许人也?

2007年的时候,他放弃了美国伊利诺伊州西北大学的终身教职,和神经科研究所副所长的职位而回到国内,来到北京大学任职。

2011年的时候饶毅落选中科院院士,此后这位在科研上有极大造诣的优秀科学家宣布,自己从今往后都不再候选中科院院士。

在国人眼里,饶毅是一个曝光率极高的新闻人物,但是成为一个被人们的人并非饶毅本意,作为一个对自己有着极其严苛要求的人,他推己及人,固然看不惯中国学术圈的那些不美好也见不得在他心中有着崇高地位的科研事业蒙上灰尘,染上污渍,所以他把自己放在了风口浪尖。

饶毅的事迹相信大家也有所耳闻,自实名举报李红良、裴纲、耿美玉学术造假的邮件草稿被公之于众以来,饶毅还大力批驳了很多学术不端的行为,包括反驳吕克·蒙塔尼耶的“新冠人造论”称这位诺贝尔奖得主已经丧失了基本的科研和道德标准,并且也从事伪科学多年了。

自此,饶毅为了端正科研界的风气,走上了批评伪科学和学术不端的艰辛道路。

饶毅也曾于2012年的时候向《自然》杂志的主编致信,希望该杂志能够澄清污蔑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叶诗文服用兴奋剂的文章,他的信件中饱含了对于《自然》杂志这部世界顶尖级期刊的控诉,称不能因为某些人的不当言论,不科学的言论而毁了这本期刊的崇高性和科学性。

其中饱含了对于祖国的维护,也有对于他人玷污科学的不满。他也曾在疫情期间批驳过英国首相所宣称的“群体免疫”他认为这是一个天大的谎言,因为要想在6600万人中实现百分之六十的感染者产生免疫现象是非常困难的。

英国这种事先不知道谁有着天然有抵抗力的人在哪,就让大家以身试法的做法是非常不负责任的,他甚至称英国“选了一个智商有问题的首相”

饶毅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关于科学的问题上非常的尖锐,这是他对科学的坚守,所以他看不惯那些一丁点让科学蒙羞的事情。这是他对于科学的崇高敬意。

屠呦呦的诺贝尔奖之路

饶毅对于科学有着一丝不苟的态度,他对于那些对科学事业有着重大贡献的人也表示敬佩,屠呦呦就是他所敬佩的人之一。

屠呦呦经过多年与她的团队一起在研究发现青蒿素的道路上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最后屠呦呦因为这次发现获得了诺贝尔奖在饶毅看来实至名归,他认为中国需要这样的科学家。

2015年12月10日屠呦呦出席诺贝尔颁奖典礼时,央视对此做了直播,饶毅彼时作为嘉宾参与了整个直播,他谈到了青蒿素的发现历史,屠呦呦对于青蒿素的发现与研究无疑起到了核心作用,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努力是值得人们敬佩的。

2015年,屠呦呦先生一鸣惊人,我们看到了她精神抖擞地走在颁奖现场的红毯上,站在领奖台上发表获奖感言。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屠呦呦的这个奖项耗费了她的一生,其中的坎坷与辛酸无数,作为第一个中国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屠呦呦的成功彰显了在未来中国科学界的美好前途。

中国籍的科学家要想获得诺贝尔奖是很难的,饶毅在他的新书中谈到了屠呦呦先生的这段诺奖之路,在书中饶毅写道,2011年获得拉斯克奖对于屠呦呦的诺贝尔奖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正是这个奖让屠呦呦在国外的知名度提高了。

拉斯克奖是一项只颁发给美国人的生物医学奖,但是也对外国人开放,只是名额较少,而屠呦呦能够拿到这个奖与她一生所从事的工作以及他人的帮助是分不开的,这个帮助她的人就是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晓东的老师乔·戈登斯坦。

他坚持要为中国在生命科学事业上取得重要贡献的人颁奖,屠呦呦也因此而获得该奖项,最后这个一生都投身于青蒿素研究的科学家由不知名到享誉全世界,获得诺贝尔奖进一步提升了她的知名度。从此她的事业不再默默无闻,她在抗疟疾事业上做出的重要贡献享誉全球。

饶毅预测到了屠呦呦先生的诺奖之路,但是他不敢邀功,并且他还指出了对于屠呦呦有着决定性帮助的是乔·戈登斯坦而不是他的个人作用。

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在抗疟疾上的作用,以及她对于中国科学界获诺贝尔起到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的作用值得人们的铭记,同时饶毅的眼界、眼光与风骨值得我们敬佩。

张亭栋与未来科学大奖

《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相信很多人都有看过,里面讲了白血病人的艰苦治疗之路,

这一部电影也影响中国的医疗制度。2020年在中国版的诺贝尔奖“未来科学大奖”的颁奖典礼上,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张亭栋获得了生命科学奖,这都是源于他对于白血病治疗上的影响。

据新闻媒体的报道称,早在1971年的时候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一位药师就偶然发现了一种据说能够治疗淋巴结核的药物,在此基础上,张亭栋老先生就组织其团队对于此药方进行了后续的研究,之后有了重大发现,原来砒霜也可以用于治疗白血病。

至此,张亭栋与他的团队一直脚步不停,投身于砒霜对于白血病的治疗的研究。

到了1996年距离他开始这项研究25年之后,他与陈竺在世界顶级期刊《血液学》上发布了这一发现之后才得到世人的广泛关注。

也正是因此,张亭栋获得过多项荣誉,这也为他成为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得主的重要原因。

张亭栋的获得此项奖,在饶毅看来也是实至名归的,虽然不像屠呦呦那般获得诺贝尔奖,但是老先生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这项研究发现上的精神配得上这份荣誉。

获诺贝尔奖的不一定是中科院院士

简单来说诺贝尔奖是颁发给有着突破性的成就的单项奖,而成为中科院院士意味着成为国家智库的一员,也就是说诺贝尔奖重在鼓励发现新方法鼓励创新,而中科院的院士则是重在在这一种发现的基础上去将其完善,找到最优的方法,说白了就是中科院的院士的评价标准更多的是看科研能力和学术能力,并且从实际情况上来看,这些中科院的院士大多都是学术上的顶尖人才。

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奖,但是她不是中国科学院的院士,张亭栋获得了未来科学奖大奖,但他也不是中国科学院的院士,这肯定会令很多人的内心充满了疑惑,为什么这样优秀的人却没有享受到院士这份荣誉?

其实原因很简单,中国科学院院士与诺贝尔奖的评选标准不一样。就屠呦呦的成就来说,无论是否成为中科院的院士,她在人类历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世人不能因为她不是中科院院士就怀疑她的能力,也不能因为在中国一个诺贝尔奖得主,却不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而对中科院院士的评价体系产生怀疑。

作为一个理性的人,应该理性的看待问题,其实除去这些外在的称谓,我们都不能忽视屠呦呦的贡献,毕竟青蒿素的发现在人类疾病史上的重要地位不亚于青霉素。

小结:

作为一个对科学有着高度敏感度的人,饶毅有着高度的科学审美,他看中了屠呦呦在青蒿素上的贡献,也预测她定能成为全球杰出的科学家,而最后屠呦呦的成功也在饶毅的意料之中,对于张亭栋的预测也是如此。

饶毅在看人上面的独到眼光值得人称赞,我想这也中国科学界的崛起分不开,在未来,中国科学界会有更多类似于屠呦呦、张亭栋这类的顶尖科学家,也会有更多像饶毅这般坚决维护科学界良好风气的顶尖人才。

关键词: 诺贝尔奖 中国科学院 中科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