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和“扫黄”这两个词大家都不陌生,但是合起来的“大数据扫黄”或许会让大家有点丈二摸不着头脑,其实前不久的明星李易峰涉黄一案的侦破就要归功于大数据扫黄。
(资料图)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行为会被大数据认定为“涉黄”?而我们又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才能从容应对大数据的搜查?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找出答案。
一、 何种行为会被判为“涉黄”?
1. 可疑转账
所谓“可疑转账”,是指可疑人员在可疑的时地进行的转账行为,例如经常在深夜十二点至凌晨四点在酒店、高档会所等场所内进行的转账行为,特别是数额较大,且包含6、8等“吉祥数字”的转账尤其会受到公安机关的注意。
举例来说,如果一位长期处于待业状态的年轻女性,在以上的可疑时间经常在酒店等IP地址收到来自不同的人的数额相同的转账,那么这位女性就会被公安机关标记为重点观察对象。
公安机关会持续关注该名女子的相关行为,如果有确凿证据,就会采取行动。同样的,如果一位男性,经常在酒店等场所给不同的女性账户转账,也会引起网警注意。
2. 浏览不良网站
大数据时代,我们随意注册一个网站的账户都需要进行实名验证,任何信息都与个人的电话号码挂钩,我们就像生活在透明的盒子里,一举一动都被记录在大数据当中。
而数据时代的便捷传输也带来了个人信息的泄露,前有陈冠希电脑泄露造成的某某门事件,后有遍地开花的酒店摄像装置,不难发现,这些涉黄的信息大都借助不良网站飞速传播。
社会广泛认为打击黄色犯罪只限于性工作者和性消费者,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黄色犯罪也会通过互联网进行,所以长期浏览不良网站,甚至参与制造或传播涉黄音频的人员也会被网警列入打击范围当中,并根据其严重程度给予处罚。
3. 不当使用特殊交友软件
现如今各种交友软件充斥各大应用商场,很多人认为成年人的交友,即使是性行为是你情我愿,因此认为交友软件不应当成为扫黄打非的领域。
但是现在市面上有相当数量的交友软件包藏祸心,有的甚至长期以来是性交易的信息转换地,许多团伙打着交友的由头进行某些不正当的非法交易。
截至2022年11月底,全国共破获涉黄网络诈骗案件39.1万起,其中相当部分直接与交友软件挂钩,许多因贪图色欲被骗钱骗色的事例屡出不鲜。
除此以外,有一些未成年人由于自身防备意识差,在接触到特殊交友网站之后往往无法自拔,在虚拟网恋中错以为自己遇到了人生的真爱。结果却被犯罪分子利用,有的误入歧途,有的被拐卖异地,有的甚至遭遇杀害。
因此,特殊交友软件百害而无一利,是社会不良现象的滋生皿,所以是公安机关重点处罚阵地,如果个人长期使用这种软件,尤其是以软件为抓手进行金钱交易,很有可能会被公安机关标记为可疑人员并进行调查处罚。
二、 怎样应对“扫黄”筛查?
1. 自觉遵守相关法规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大数据筛查对于行得正坐得端的人来说没有任何影响,因为扫黄始终是针对有可疑行为的人群,网警不会无缘无故冤枉清白的人。
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相关法规,不去触犯雷区,自然不会受到处罚。目前大数据扫黄会不会泄露个人隐私成为了急需得到解答的疑问,但我们能确定的是,公安机关只有在掌握确凿证据的情况下才会采取行动,不会随意侵犯公民信息。
2. 使用正当软件或网站
无论是使用交友软件还是浏览不良网站,实际上都是个人缺乏陪伴与安全感的表现,但我们并不应该希冀这些不良网站可以为我们带来温暖。这些网站只能带来短暂的快乐,甚至有可能让我们误入歧途。
要想获得真正的朋友与温情,还是要投入到真正的生活当中去,结交知根知底、情投意合的朋友。
结语
在互联网发展迅速的今天,大数据从宏观层面上能帮助警察更好的锁定犯罪分子,从微观层面来说,我们每个人在网络上的行为,每分每秒都在被它分析、归类。“大数据扫黄”不可怕,可怕的是自身确有污点,在时代的洪流中,我们要坚守自身,只要我们能自觉约束自身,就一定会通过大数据扫黄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