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简介
(相关资料图)
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响应安徽省委省政府要求,以“黄山景区大脑”为总抓手,以景区一体化融合感知网络建设为主题,以建设丰富的景区业务应用体系为指引,结合实际需求,采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顶层设计、统建统管、数据整合共享、制度建设等方面发力,形成了一个涉及资源保护、业务管理、公众服务、旅游经营、安全防范、决策支持的信息化综合应用服务体系,进行了包括基于数据治理和使用的分时实名预约大数据监管、基于共享的智能视频可视化监管、基于协调统筹的旅游服务监管、基于新技术、新应用、新场景的平台创新和应用监管的多层次模式创新,实践景区“数智化转型”的大数据精细化运营监管新探索。
黄山风景区保护管理指挥调度中心
二、案例做法
基于数据治理和使用的分时实名预约大数据监管。监管平台整合了5家单位的12类景区数据,经过汇聚、清洗等大数据分析技术,形成672项数据指标维度的可视化,实现统一界面、库存管理、实时监控、调度运力、信息推送、预警提示、游客服务等9大功能,实现指挥、调度的可控、可看、可管,实现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景区数字化转型。监管平台能完整记录入园游客联络方式等信息,做到可查询可追踪,有助于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管理人员可综合考虑运力、现场情况等因素,科学合理地设置时段门票库存量,科学分流疏导游客,做好游客流量关口的前置管控。景区也可以提前了解预约第二日进山各时间段游客数量,提前做好景区运力调度、现场服务等工作。同时,风景区每月还出具“黄山风景区旅游大数据多面观”数据分析报告,从游客游览、酒店入住、交通运输、车辆、营销活动多维度开展数据分析应用工作。
基于共享的智能视频可视化监管。景区在交通要道、客流集散地、古树名木和病虫害防治点等地共设置多路视频监控,实现游客、车辆的可视化、平台化管理,实现景区地形图上的可视化;管理人员掌握每个摄像头的所在位置和视野范围,实现了图像识别与统计分析的结合;在人员拥堵路段,通过摄像机进行人数统计,形成人数拥堵热力图,充分发挥了信息化在支撑疫情监测分析、促进人员安全有序流动等方面的作用。同时,还可实现车流量统计,对进入黄山区域车辆进行实时流量统计。部分视频监控还可用于森林防火的监控,采用24小时不间断环扫及热成像自动感应报警,每个监测点均配备有一个森林防火小队,能够第一时间对火情进行应对,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早扑灭。
基于协调统筹的旅游服务监管。实现旅游咨询服务、食品卫生监管、运力监测功能。平台将分散的涉旅咨询、投诉、受理工作统一整合,为游客提供24小时“一站式”服务,形成涉游咨询、投诉“统一受理、统一交办、统一回复”长效工作机制;围绕“公示信息可查,食材安全可溯,操作加工可视,风险隐患可控,食品安全可知”,打造包含食品安全应急指挥中心、监管端、企业端、公众端的“一中心、三端口”智慧监管模块,各模块自成一体又互通共享,实现部门、企业、消费者之间监管数据的高效协同和生态开放;运力监管平台将景区运行的大巴车辆全部纳入实时监测,引入北斗导航技术可实时查看车辆运行速率、运行位置、运行轨迹等,确保可查、可看、可控。
基于新技术、新应用、新场景的平台创新和实践应用监管。黄山风景区应用了2台人工智能旅游服务机器人设备,机器人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实现游客未佩戴口罩和人员聚集的识别并提醒,亦可识别登山木制品拐杖、烟头等重要物品并及时劝阻引导,还可办理安康码申领、景区预约、购票等业务,实现智能分流、现场环境监控、智能导览、重要事项通知等功能;运用无人机开展森林防火巡护和林火监测,以“人防+技防”“空中+地面”相结合方式,用无人机遥感巡检防火重点区域,实现360度旋转摄像、实时传输视频图像、景区巡逻、林区火灾探测、人员搜救、应急灭火、火区隔离、应急空中投送、航拍测绘等功能,有效缩短森林巡查时间,形成人工智能立体防控监测体系,进一步提高火情监测效率;部署指挥中心的景区态势与综合指挥大屏,作为景区数字态势的全景展示窗口,该系统采用LED小间距,屏幕点间距为1.25毫米,金线LED灯,核心显示面积62平方米,屏幕分辨率达到3600万像素点,拥有8K超高清播放能力。
黄山风景区实践“数智化转型”大数据精细化运营监管新探索,实现了行业领先技术应用与服务模式创新。
在新技术上,实现了异构环境下的数据集成,实现了监管数据仓库建设,覆盖用户感知、数据采集、系统支撑、应用服务和数据展现;引入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分析技术,并将智能交互技术与景区现有资源实时监控系统和旅游服务系统信息化系统功能整合,开发基于多源异构信息采集的一体化旅游服务系统,解决游客在静态、动态等多种环境下获取旅游信息综合服务一体化的瓶颈问题,使游客充分享受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带来的便捷舒适。
在新应用上,提出数字景区指挥调度协同系统的概念,全新打造了“一个中心、三大平台、五大系统”的总体架构,应用三维地图和三维模型实现景区的精细化管理和服务;新建成的数据监管系统,综合运用了大数据、人工智能、北斗导航、5G、无人机、信号控制、视频监控等高新技术,对我国山岳型风景区信息化管理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在新模式上,景区通过综合应用多种信息技术,提升了获取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重构了一些部门的工作流程,克服了突击式、运动式、被动、滞后、多头管理等弊端,降低了管理成本,使工作流程更加合理,管理措施更加到位,实现了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精细化,提升了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景区建设的相关信息化应用,可以在第一时间获知事件的状况及周围可被调用的资源,并增强了突发事件的预警性。
黄山风景区实践“数智化转型”大数据精细化运营监管新探索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监管平台可精确分析游客画像、游客来源地等数据,便于宣传营销部门制定更为有效的营销政策,通过拓展了市场范围,增加了销售渠道,实现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数字化营销。
社会效益上,分时预约监管、可视化监管信息化的建设为游客安全和应急救援提供了保障。黄山风景区连续多年大门以内未发生一起刑事案件,汤口及周边地区治安案件发案数量也明显下降,在游客高峰时可以调度管理人员进行及时有效管理,提高了游览组织管理与服务水平,提升了游客对景区公共服务的公信度和满意度。
生态效益上,数字景区的实施,实现了对空气、植被、生物等动态监测,便于管理者快速采取积极有效的保护措施,使景区资源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创造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目前,景区内生态环境质量优良,黄山名木古树、遗产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三、案例评述
黄山风景区创建的数字化景区指挥调度综合管理应用平台,把握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机遇,以科技创新和数字化变革催生新的发展动能,推进文化和旅游发展理念创新、业态创新、服务创新、模式创新、管理方式创新,成为文旅领域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提升了黄山风景区产品服务、景区治理等智慧化水平,在资源保护、经营管理、旅游服务、安全防范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具有借鉴意义及推广价值,为同类景区提供了参考。
(文中图片均由案例申报单位提供)
作者:李一珊
责编:李扬